注册投稿
  • 首页
  • 机构概览
  • 新闻资讯
  • 理论研究
  • 名家专栏
  • 新作评论
  • 世界文坛
  • 作家在线
  • 佳作欣赏
理论研究
  • 前沿视界
  • 理论争鸣
  • 作家评论
  • 综合评论
  • 文化时评
白烨|阎纲《我还活着》:忆人怀往 情深意长

期,他又推出《我还活着》(太白文艺出版社2022年4月版)的文集,向人们展示了他近年来的笔耕成果,意在“与读者进行灵魂的交流”。读过这部集子之后,令人感受丰沛,更让人为之钦敬。

2022-08-08 09:23:54
王安忆妙解张炜的《九月寓言》:实际上是一个跑和停的故事

《九月寓言》,作者是张炜。这是个寓言性质的故事,形式上接近童话。但这个童话世界和我们的现实世界不是直接对应象征的,它是另外一个世界,完全独立的一个特定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2022-07-20 11:33:24
杨庆祥:他尝试召唤、想象或建构新的写作前景

读杨庆祥的评论集《新时代文学写作景观》,不妨从《创造内在于时代精神的政治抒情诗》一文读起。在这篇文章中,杨庆祥谈到,马克思以辩证法的方式对“正反合”的命题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在辩证法的逻辑中,“合题”并非意味着历史的终结,而是意味着新历史的开启。

2022-06-23 15:40:50
张炜长诗《铁与绸》:以纯诗的方式提取世界

张炜又出版了更长的长诗《铁与绸》,这部长诗的写作和出版,是中国诗歌界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把它称之为事件,我想是不过分的。

2022-06-07 17:26:04
从文学经典入手进行文学教育与启蒙

近日,山东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张丽军的新书《对话的文学经典教育》。这部25万字的著作是张丽军在山东师范大学教学15年之中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集中展现,同时亦实现了从文学经典入手进行文学教育与启蒙的目的。

2022-03-20 17:07:00
贺绍俊:诚信无关对错——读铁凝的《信使》

这就说到了“信使”的另一层含义。这层含义是说:信使应该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诚信。从字源上考察,信的本义就是指言语真实可信。

2021-07-19 16:44:38
《如看草花:读汪曾祺》:草花年年在

毕亮的一些文章,“原始创新”不多。他只是围绕与汪曾祺有关的一个人或一件事,将散见于各处的文章、资料,汇集整理,排布成篇,间或添加一些自己的看法。这样做,要花费很多力气,但到头来只是为众多“汪迷”更多了解这个老头儿搭建了一座桥梁,对毕亮自身发展未必有太多助益。此人“傻”得有点儿可爱。

2021-05-27 17:04:37
素朴的与飞扬的——铁凝和她的文学世界

论文旨在梳理铁凝40年来文学创作的美学追求。知青生活对于铁凝创作至关重要,土地、农村、农民以及与之相伴的朴素生活构成了铁凝文学世界的质地,这是独属于铁凝的丰厚创作资源,也使她养成了一种朴素的思考方式。

2021-05-27 09:38:58
於可训教授访谈录

於可训:人们总喜欢说,创作和评论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但又希望评论指导创作,促进创作的发展。从常识的角度讲,鸟之双翼和车之两轮,都不是谁引导谁、谁驱动谁,而是一齐动作的。所以,西方有学者说文学评论也是一种创作,是和文学创作并行不悖的一种创作。作家以社会生活为对象进行文学创作,评论家以作家作品为对象进行创作。评论家也要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识见和阅历,这一点和作家的创作有共同之处,因为这两种创作都源于社会生活,都要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王士强:开阔而坚韧的诗意营造

70后诗人李林芳的诗集《听螺记》(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显出了她诗歌创作的一些重要变化,简而言之,她的写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中年特征”。从年龄看,已届“不惑”、近于“知天命”已是不折不扣的中年,此时的人们已经历了人生的诸多风雨和酸甜苦辣,对于人生有了更为深入和客观的理解,这一时期他们或许已不那么乐观、自信、富有激情,但却多了宽阔、从容,更为丰富,更具内涵。李林芳的近作正是如此,它表达了中年的艰难、困惑、忧伤,也体现着中年的开阔、坚韧、睿智。

2020-10-09 10:24:25
  • 1
  • 2
  • »
  • 首页
  • 机构概览
  • 新闻资讯
  • 理论研究
  • 名家专栏
  • 新作评论
  • 世界文坛
  • 作家在线
  • 佳作欣赏
京ICP备1900336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892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