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理论研究 >
  3. 前沿视界

孙世军:要以文学教育引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发布日期:2021-09-29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与新高考实施,语文教育走在了十字路口,如何加强文学教育成为聚焦点。因为一些专家曾惊呼中国有语文教育而没有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字词、读音和语句结构,而忽视了文学修养和审美取向的教育。在我看来,这一判断不完全准确,而我们的文学教育是喜忧参半的。

首先,文学教育面临的状况与挑战。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大,导致中小学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更加重视教育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形成了升学考什么,中学就学什么;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上什么专业的局面。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的培养,结果急功近利,顾此失彼,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在中小学表现为:

1.文学教育成了说起来重视、做起来无视。成了摆设和形式。在时间和课程安排冲突时,文学教育往往让位于其他学科。

2.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两张皮。把文学作品学习鉴赏肢解为枯燥的段落分析或者词语分析,忽略了审美鉴赏,淡化了文学是人学,忽略了以文化人,以文治世。

3.在文学艺术教育层面,功利性思想严重。为了升学率,重视音体美,忽视文学教育。

其次,文学教育的机遇来了。

1.人文素养教育的加强提升了文学教育的地位。语文是提升文学修养和审美取向的主要载体和途径。山东省启动建设200所省级特色高中,文学教育特色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2.新高考新课改导向促进了文学教育改革。今后高考语文更难更重要了,作文和阅读更关键了。而且,增加古诗词的背诵,增加汉字的书写,增加课外阅读量。以温儒敏教授为首的新课改思路,促进了对文学阅读的重视和投入,有利于文学知识学习积累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3.高考录取方式的改革激发了重视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动力。综合评价招生和强基计划实施,使高考成绩占比下降,只占到60%或85%。而对于文学或者语文特长生来说,通过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等权威文学赛事获奖,将提升面试成绩,从而帮助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和理想大学。

那么,下一步文学教育如何开展?学生和家长如何做好准备?我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思想上要重视。要重视语文学科,要重视作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强调: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的区分度主要在作文。既然语文如此重要,趋势不可扭转。那么学生、家长和教师就得积极行动起来。不能把语文看作是可有可无的学科,重外语轻母语的现象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否则就会步步被动,影响学生学业和发展。要加强古诗词背诵、汉字书写好课外阅读量,注意养成听说读写好习惯,打好听说读写好基本功。如此才能从容应对今后考试路上的艰难险阻。

  2.认识上要提高。坚持初心,以文化人,以文治世。文学教育是最大的美育;文学教育是最佳的德育。

文学教育不是学科教育,也不局限于学校教育,文学教育不是强制性的,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也没有指向明确的检查机制,文学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陪伴人们一生的事业。文学作品用美的世界吸引读者深入其中,追求生动性、丰富性,强调的是主观感受,引导人们探求人生与生活的意义,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是体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是生命的对话。长期熏陶,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这是文学教育的最高境界。

  3.落实上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13日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关键的是人文积淀、人文情怀、文学素养、审美情趣的养成。

4.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要结合。我认为,应该把素质教育的总要求跟学生及家长的考试升学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以此来把握文学教育的方式和力度。以满足语文提分目标,满足家长和学生学习目标。在具体实施中,要实现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的交融和并轨,不能走向割裂和极端。不能只重视读写能力训练,也不能只强调人文化和文学化。一方面,夯实人文素养基础,发现和培育文学特长生,形成优势特色。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对于读写能力的培养,提升语文学习水平。以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和适性发展。

要重视阅读理解(现代文35,议论文和文学作品。古诗文阅读35,默写),占70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分析理解);也要做好写作,占60分。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筛选整合能力、概括能力、文学欣赏能力,还有情节、细节、人物,写作手法等。

总之,新高考、新课改,是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十分关注的重大举措。目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文学教育如何开启新局面。我们坚信,文学教育的春天就要来到了。“中国有语文教育而没有文学教育”的现象不复存在了。

 

(孙世军,临沂大学文学院教授,《临沂大学学报》编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