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投稿
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机构概览
新闻资讯
理论研究
名家专栏
新作评论
世界文坛
作家在线
佳作欣赏
头条
第九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文学教育交流大会成功举办
公告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网上线公告
中国校园文学馆收藏资料征集启事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组委会声明
要目
查看更多
诺奖得主彼得·汉德克演讲:我的灵魂保镖
李掖平: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壮丽文学景观——新中国70年女性小说创作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的探索道路
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在天津颁奖
白烨: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创作实处
新闻资讯
第十七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颁奖
2019年10月20日,第十七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颁奖典礼在国家5A风景区、美丽的“水乡明珠”江苏省泰州市姜堰溱湖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
逐梦70年:与人民一道前进 ——新中国文艺的初心和使命
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在天津颁奖
第九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文学教育交流大会成功举办
第九届“红高粱诗歌奖”颁奖典礼在高密隆重举行
理论研究
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能看到历史发展的大势所在,也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有责任通过形象塑造,凝聚精神上对当下时代、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将广大人民从精神上团结起来
李掖平: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壮丽文学景观——新中国70年女性小说创作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的探索道路
白烨: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创作实处
宁肯:现代叙事之下的希望火种
新作评论
《经山海》:文学书写新时代
曾经创作“中国农民三部曲”“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三部曲”等优秀作品的赵德发,其新作长篇小说《经山海》是展现新世纪中国社会风貌、历史文化与思想剧变的“新时代精神图谱”之作。浓郁文化气息、深遂历史意识、强劲山风海韵有机融汇在一起,大历史、大文化、大时代、大情怀与小历史、小人物、小地方、儿女情互文现义,成就了这一现实主义力作。
《经山海》:绘就新时代的山景海图
历史性反思与现实性探索——读赵德发《经山海》
莫言:读麦家新作《人生海海》六记
彭程:植物学家的人文视野
名家专栏
查看更多
张炯
张炯
张炯,福建福安人,中共党员。1948年参加革命。曾从事学生运动,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担任游击队政委等。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文学函授大学校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作品与争鸣》主编,《评论选刊》社长,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兼少数民族文研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
白烨
白烨
白烨 ,1952年6月8日出生,汉族,陕西黄陵人。笔名文波,晓白,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吴思敬
吴思敬
吴思敬 北京市人,诗歌评论家。1942年11月16日出生。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诗探索》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会长。2001年8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谢冕
谢冕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汉族,中共党员。1945 ——1949年在福州三一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张清华
张清华
清华,1963年10月生,山东博兴县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
孟繁华
孟繁华
孟繁华: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学评论》编委等。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
陈晓明
陈晓明
陈晓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后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等。
李敬泽
李敬泽
李敬泽,1964年1月出生,祖籍山西。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后在《小说选刊》工作,任《小说选刊》杂志编辑,1990年调至《人民文学》杂志,历任《人民文学》杂志编辑、第一编辑室副主任、主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14年2月任中国作协副主席。2016年12月,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世界文坛
诺奖得主彼得·汉德克演讲:我的灵魂保镖
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2月7日晚,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彼得·汉德克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学院发表了获奖演讲。内容如下,由李琬翻译。 在演讲的最后汉德克念了一首诗,但他提交给瑞典学院的发言稿中并没有这首诗。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彼得·汉德克获诺贝尔文学奖
最美的京都在他的笔下
诺奖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马嚼子和爵士乐
波德莱尔与他命中注定的永远孤独
作家在线
赵德发:塑造新时代乡镇干部形象
今年第三期《人民文学》头题刊发了著名作家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经山海》,其“卷首语”评价是有“新时代情景气象、新时代精神气韵、新时代人物气质”,有“天地情怀、天下格局”的一部“挂心”作品。日前,本报记者就这部作品采访了赵德发先生。
张炜:文学,敞开还是封闭
金波:六十年,为孩子们写诗
林莽:“羊圈咖啡吧”
夏立君:《时间的压力》获奖感言
原创作品
他们的相遇——记录作家在校园里的故事
在北京通州潞河中学仁之楼的校园文学馆,我遇见了他,遇见了他们。 一位位作家在学生时代的文学创作,建构出一座青春的文学馆。校园,不仅是作家成长的摇篮,也是重要的文学场景。那些发黄的报纸、油印的创刊号、工整的手稿,都可能是某位作家的处女作……这里收藏了文字,也收藏了作家们的成长故事,是青春的鲜活印记。
我的国庆记忆
陈福民:与你遥遥相望——关于母亲的一些话
王勇平:为了孩子
王雄:偷的锣儿敲不得——《红楼梦》的比喻艺术
报刊推荐
查看更多
《诗探索》
《小说选刊》
《诗刊》
《收获》
《十月》
《花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新书推荐
查看更多
《经山海》:文学书写新时代
唐正立长篇历史小说《梁武帝大传》出版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谈《主角》:用浓烈的生命体验浇筑创作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怀中:战争文学的生命气象
《前所未有的路》
《一株麦子的幸福》
《北上》
《巴颜喀拉山的孩子》
本会网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