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新闻资讯 >
  3. 文坛动态

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这十年:倾力书写新时代的人民史诗

来源:光明日报 | 刘江伟 发布日期:2022-06-07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十年来,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共扶持选题800余个。

十年来,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共扶持作品850余部,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

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推出20多部作品,10多部与海外出版社签约。

今年初,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热播,很多人翻开著名作家梁晓声创作的原著小说《人世间》,在文学世界里,领略那份善良正直、坚韧担当的人间情义。

这部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以富于时代色彩、人性光芒的细节,充满烟火气息的人物形象,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灵冲击。小说《人世间》的“出圈”再次证明,现实题材文学具有无穷魅力。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2021年度“中国好书”揭晓。入围的14本文学艺术类图书中,现实题材作品约占三分之二。

现实题材文学创作,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百花竞放的繁荣景象。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

广大作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面向时代,植根生活,以扎实的现实题材创作,装点着中国文学的浩瀚星空,描绘出璀璨夺目的文学风景,倾情倾力书写新时代壮丽的人民史诗。

从生活的静水深流中窥见时代的波澜壮阔

4月27日上午,一场文学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云南两地同时连线召开,会议的主角是长篇小说《太阳转身》,热议的焦点是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小说以一位铁血警探为主角、以一宗跨越千里的绑架悬案为缘起,以一个古老山寨的现代之旅为线索,呈现了云南边疆地区历经脱贫攻坚后的华丽转身,入选了2021年度“中国好书”。

创作过程中,作家范稳走访了十几个村庄。边境线上,昔日的贫穷落后、脱贫后的今昔对比、投身脱贫攻坚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着他,时时激发着他的创作欲望。

“一个作家应该是一个渴望生活的人,渴望进入大时代的大生活中,而不是局限于圈子里的小生活。”范稳说,脱贫攻坚这样划时代的伟大战役,作家必须在场。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处处有作家的身影。2019年9月起,中国作协和国务院扶贫办合作,策划开展了“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作家们纷纷奔赴全国重点扶贫地区,深入乡村褶皱腠理,用文字镌刻这段壮阔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中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在如此恢弘的时代面前,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作家、艺术家都不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工业生产的一线,在乡村振兴路上,在抗击疫情现场,文学工作者始终是见证者、书写者。

讲述英模故事的《大河初心》《一个女孩朝前走》,反映科技创新的《中国北斗》《中国天眼》,书写伟大抗疫精神的《致敬英雄》《大战“疫”》,描写平凡生活的《烟火漫卷》《都挺好》,展现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备盛况的《中国冬奥》……作家们从生活的静水深流中窥见时代的波澜壮阔,从现实的纷繁复杂中辨析历史的节奏与步伐,为人民奋斗、民族奋进留下炽热而凝重的记录。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人世间》《牵风记》《北上》《主角》《应物兄》获奖。波澜壮阔与秀美温婉交织,个人命运与时代进步贯通,现实观照与文学表达并重,5部获奖作品反映了中国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总体面貌。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

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身处伟大时代,广大作家向着人民大地,再次启程。为了充分展现新时代宏阔气象,中国作家协会隆重推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重大文学行动,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推出一批文学精品。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表示,这两项计划不是简单的主题征文,也不是简单的扶持项目,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扎扎实实打造和推出一批高水准、有分量的文学力作,奋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将目光投向人民丰富生动的实践

这几年,作家季栋梁一直在路上。

为创作报告文学《西海固笔记》,他双脚“踩进生活的泥土里”,先后40次深入西海固进行采访调研,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作品出版后,被列入中宣部出版局的好书荐读书目。有评论家指出,这部作品是一个作家对时代的致敬,也是新时代文学的新收获。

“我从陇上走过,心中装满秋色。”季栋梁深切体会到,要写出西海固最深刻最根本的千年之变,写出扎实厚重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史诗性作品,写出可歌可泣的感人历程,必须踏进生活的洪流,贴近老百姓的日常,捕捉最鲜活的细节、语言和感受。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文艺工作者只有将目光投向人民丰富生动的实践,体察人民澎湃细微的情感,才能敏锐捕捉生活的真谛,深刻把握生活的本质。观照人民的生活现实与情感方式,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地走进并留在人民心上,才能在这个时代再一次获得深挚、庄严、感人至深的力量,才能在时间与历史中获得应有的位置与荣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共扶持作品850余部,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2017年起,中国作协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经验交流联系制度,每年举行一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经验交流暨创联工作会议,进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及创作联络经验交流,表彰先进个人、集体。

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文学的创造,在生活的美好中编织文学的斑斓,已成为广大作家的共识。

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表示:“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入生活,是走到广阔世界中,经由山川草木的涤荡,经受田野村庄的洗礼,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以增强写作者自身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

实现文学的“破圈”发展和“跨界”传播

当代中国文艺发展之路上,现实题材文学和其他文艺形式融汇而成的风景,璀璨夺目,蔚为大观。

从改编自陈彦小说的电视剧《装台》到改编自周大新小说的电影《安魂》,从改编自阿耐网络小说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到改编自阿克鸠射小说的舞剧《大凉山的回响》,现实题材文学和各艺术门类双向赋能、相互成全,共同构筑了人们对新时代文艺的美好记忆。

文学,是观照现实、抚慰心灵的文字成品,也是一切文艺形式创新创造的媒介母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在新的文化生活版图和现代传播格局中,文学如何发挥母本作用,光大自身的价值?

张宏森表示,文学创作想要更好地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就一定要更加充分、更加主动地同众多的艺术门类及文化形态交流互鉴、融合接轨。我们相信,文学的力量,是可以具有广泛的辐射力和广阔的覆盖面积的。新时代的文学,也能够在不断的拥抱和衍生中,把握历史主动、打开无限可能。

《人世间》导演李路深有感触,小说给改编影视剧带来非常好的基础,《人世间》即是如此。“首先是具有一群立得住的人物群像,其次还包含了近50年的历史众生相,有足够的时代纵深,最后还有鲜活的故事和人间烟火味。”李路说。

与芒果TV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文学资源共享;与新华通讯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文学领域打造5G时代新型融媒传播平台;与中国电科集团合作,探索“数字文学”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引领文学发展;与中国科协举办合作交流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协议,共同为科技工作者、文学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创新创造搭建广阔平台……从2021年起,中国作协大力推动文学与各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实现文学的“破圈”发展和“跨界”传播。

在文学的浸润滋养下,中国文艺之树必将绿意盎然、亭亭如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生逢伟大时代,广大作家胸怀“国之大者”,正以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不负历史的凌云之志与辛勤创作,回报所有注视着、关切着、期待着的目光,中国文学也必将登上风光无限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