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新作评论 >
  3. 诗歌评论

《筑梦》:历史叙事下的诗性文化观照

来源:中华读书报 | 单占生 发布日期:2022-07-26

这里所说的“诗性文化观照”大体包含三层意思:其一,作品的叙述方式是采用的诗性文化的形式;其二,作品叙写的历史内容极其富有文化诗性;其三,作者在建构作品的内容主题时,所持的是富有文化诗性的立场。基于以上几点,我称蔡远方先生的《筑梦》为诗性文化叙事。我这里所说的“文化观照”,其实是想强调一下这部作品的作者在对他的写作对象进行评价时所持的立场、观念和方法,即作者对诸多历史事件所做的文化判断。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毫无疑问,《筑梦》在呈现形式上是极具特色的。不仅如此,这部作品的形式也是极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形式,而这种文化精神的精髓,就是诗性。且不去讨论鸿篇巨制《文心雕龙》对文体的精彩论述,我们单就一篇单篇文章如《文赋》对文章体性的认识,就可以看出古人对文体的重视程度。而这其中,对于诗、对于韵文的重视,更是超出其它文体之上。科举考试的以诗取士,应是一个明证。而以诗为启蒙文体的教育,也更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我想,蔡远方先生之所以选择诗体形式来表现他心中的中国现代筑梦历史,与这种内在的文化精神驱动,应该有着某种特殊的重合关系。对于作品呈现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做具体解读,因为这些内容多是大家熟悉的,都是构成中国现当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它的价值,不言自明。我们这里更为关心的是作者如何在描述这些内容,作者的描述,又呈现出什么状态,具有何种意义与价值。

那么,作者是如何来构筑他的这部史诗的内容体系的呢? 作者在构筑这部作品时,征引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作者是从真实可靠的历史文献中来选择他的素材,并通过对这素材的体认来构筑这部史诗的内容体系的。作者对历史文献的重视,从作品的阅读中即可感受得到,而从作者在正文后面附录的七百条注释,更可看得清楚明白。这些文献涉及古今中外诸多历史事物、各色人等以及诸多历史事件的细节。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这部史诗时对历史真实的尊重。真实,才有力量。而从最为基础的层面来讲,真实,更是史诗写作最为牢固的基础。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真实,也只是写好一部作品最为基本的东西。而怎样来看待这些真实的史实,则是创作出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元素。那么,致使这部作品成为一部有自己艺术特色的优秀作品的元素,除了历史文献的真实,还有什么呢? 我认为,那应该是作者的文化意识和使用文化精神观照历史的自觉。本部史诗的作者在描述中国近百年的筑梦历史时,在参照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的同时,还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古典诗词,并把这种历史典故和古典诗词作为观照当下历史事件的历史判断化入到史诗的叙述之中。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得作品不仅彰显出作者的政治立场和观念,使当下展开的历史有了渊远流长的文化命脉,使历史事件发生的合理性,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而牢固的文化传统之上,使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成为在文化动力推进下的必然。

在作者的这部鸿篇巨制中,体现出作者的创造智慧的地方还很多,比如作品中处处皆是的民间文化立场和民间视角话语,让我们看到一位诗人的博大与平实的情怀,作者站在诗与历史的交汇点上,对中国近百年的筑梦史进行了具有诗意的文化解读。整个作品在布局上前史后论,博远厚重。作者用史来展现了近百年筑梦事业所彰显的壮怀激烈的诗性,用诗来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诗与史在这里得以紧密结合,给我们奉献出一部思想深刻、文化意识自觉、诗意盎然的壮阔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