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新闻资讯 >
  3. 时政新闻

做展示和传播亚洲文明之美的使者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在文学界引起热烈反响

发布日期:2019-05-31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杨 杜佳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全面梳理了亚洲文明的形成和传承脉络,并对各国一道推动亚洲发展提出了期待和主张。习近平主席指出,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习近平主席强调,文明之美集中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等经典著作和文学、音乐、影视剧等文艺作品之中。他表示,中国愿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加强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鉴平台。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在文学界引发热议,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作为文明交流的重要使者,倍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大家畅谈感想,共同展望如何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促进文明交流,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亚洲文明交流途径贡献更大力量。

作家曹文轩在大会六大平行分论坛之一,“亚洲文明全球影响力”分论坛上,以“建立文明交流的新秩序”为题发言。他在发言中谈到,正是全世界范围的交换和交流,带来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这已进行了数个世纪的交换与交流中,亚洲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而作为亚洲的一员,中国对世界文明之海的注入无疑是大江大河式的注入。世界文明——即使现代文明,也是包括中国文明和亚洲文明共同构成的。人类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繁荣的过程。而繁荣的前提是交换和交流。他强调,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交换、交流已进入日常状态。现在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的只是:如果说我们在物质交换方面处在经常性的顺差状态,那么,在思想交流方面我们则可能处在经常性的逆差状态。于我们而言,必须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于世界而言,应当建立一个公正的、合理的文明交流新秩序。

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艾克拜尔·米吉提对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的“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印象深刻。他认为,为“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而提出的4点主张——“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论述精辟,高瞻远瞩,为文学艺术界开阔了视野,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他表示,我们要以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大国担当的责任心、深邃的艺术心智,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作品,让文学艺术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拓展文明交流途径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用最优美的中文,写出最美好的中国人形象,为全世界热爱中文的读者服务。

广东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熊育群认为,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对世界文明间的关系做出了深刻阐述。“各文明之间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文明就像大地上的花朵,美美与共。搞文明中心论,认为自己的文明高人一等,极有可能步入人种优劣之误区,导致人类的不平等。近代那些残酷的历史之所以发生,文明观的偏颇与错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当今社会还没有完全回到对每一个文明的尊重上来,偏见与傲慢无处不在。每个文明是不同民族从各自的生活与环境中创造和生长出来的,有其独特性、地方性、创造性。西方的文明偏于物质,东方的文明看重精神。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主旨演讲指出,“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也从理论上说明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应有姿态。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民族必然如此。作家创作理应秉持这样的理念。只有坚持这种精神,创作才会充满阳光和魅力。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薛庆国认为,就中国和阿拉伯两个民族而言,双方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但这种交往更多地体现在经济和政治层面。在文化层面,双方都对对方缺乏深层次的了解。正如中国公众对阿拉伯民族的了解大都停留在石油、宗教、面纱、落后、恐怖主义等肤浅且失真的印象上,阿拉伯民众想象的中国,也大都是廉价商品、稀奇古怪的食品、工作狂等刻板印象。但是,这些“误读”都是可以通过人文交流、作品阅读等途径而得到匡正的。在本质上,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既相似又互补,各自都有其独特魅力;加上两大民族有着类似的历史遭遇,还有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中阿文化完全能够通过沟通、交流而互相欣赏、取长补短;两个民族的历史友谊,也必将在相知相通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愿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鉴的平台。”对此,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表示,经典互译有助于人们理解彼此民族最深层的东西,文物古迹也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亚洲各国可以在这些方面采取共同的行动,推动对各国各地区本源性文化的了解,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谈到,在澳门,不仅有保存完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他民族的文化也能落地生根,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和亚洲的多元文化和睦相处,形成了“不同而和”“和而不同”的独特人文风景线,澳门的文化经验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及不同文化之间可以共存共生共荣。

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在参加“文化旅游与人民交往”分论坛和中国作协主办的“文学助力文明对话”座谈会时都谈到,香港是东西文化汇集之地,信息发达,作为国际文化的窗口,香港可以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作出贡献,帮助各国民众了解中华文化,比如可以组织国际性的作家论坛,加强各国各地区作家的互动,活跃文学创作和交流;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旅游相关主题的活动,推广传统文化,搭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文明沟通的桥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谈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落下了帷幕,但是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依然激荡世界。它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次新的阐释,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面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一次有力的还击。习近平主席现身说法,历数亚洲文明对人类的贡献,向全世界昭示了亚洲有能力、有责任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发轫的古代亚洲文明影响了第一次文明浪潮。公元5世纪后,随着西罗马帝国的消亡,阿拉伯人又将亚洲文明传入西方,其中我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人的“百年翻译运动”直接点燃了文艺复兴运动的火种、开启了航海大发现的序幕。如今,随着亚洲的崛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完全可能因亚洲文明而催生和平共赢的未来,从而改写百年前西方用坚船利炮击碎亚洲门户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人类奉献一幅美好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