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作家在线 >
  3. 创作谈论

红尘 | 一个国家地理作家的文学思考 :13年非虚构写作活儿,满满全是原石

发布日期:2021-07-09


我今天不仅仅是分享一种旅行的生活方式,那是次要的。

我想大家会看到,写一本中文版的书出来就特别不容易了,接下来你要让它走向一个其它的世界、西方世界等,有其他语言的版本,让更多的人能看见我们中国作家写的书,那么这个过程我其实做了5年。

所以,我今天发了一条微,我说《珠峰鼓手》就是一块原石。

就像我走在喜马拉雅的整个路上,到处布满了许许多多魅力四射又谜团一般的原石,但你要有足够的能量,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得有强韧的体能与强韧的内心,得有经得起锤炼敲打的时间,你才能把它打磨成一块闪闪发光的玉石。

所以,我今天的重点就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怎样来创作一本书的,而我的思考是怎样的。


红尘.png


下面就是我今天分享的主题,非虚构写作的国际视野、生活体验与文学再现。

当你看到的时候,你肯定会比较好奇,什么叫非虚构写作?什么叫国际视野?什么叫生活体验?然后文学再现,是用什么样的文学方式来把一本书写出来的?

说起非虚构写作,我想它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在2015年,白俄罗斯的女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写的非虚构作品都是重大题材。

比如关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关于阿富汗战争的《锌皮娃娃兵》,还有一本《二手时间》,写的是苏联解体后的20年时间里,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与代价。

至此,非虚构写作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写作样式,不仅再次进入了诺贝尔文学奖,而且以一种引人注目的方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在英美的畅销书中,涉及社会历史、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状况的非虚构作品也占据了大多数。

比如,最近很有名的一本书,Educated,英文原著书名是“教养”、“培养”之意,我们中国人把它翻译成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连续在亚马逊的畅销书榜上排名了80周,它就是一本非虚构写作的作品。

作者塔拉写的是她自己在17岁之前从未进过学校读书,她住在大山里。当她进入大学读书后,她怎样在这11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一个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的故事。

那么,你可能会问,虚构写作(Fiction writing)与非虚构写作(Non-fiction writing),这两种文学样式有什么区别呢?在这里,容我先做一个两分钟的简要梳理,你一下就明白了。

文学写作一般分为两大类,即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前者主要包括小说、诗歌、剧本,后者主要包括人物传记、回忆录、纪实文学、随笔,新闻中的特稿写作、深度报道等。

二者的区别简单的说就是虚拟和现实。一个是编造的,是基于想象的创作,对于作家来说,其创作就是虚构一个世界,一个极有可能是自己和读者都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世界。

比如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她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创造了一个魔法世界。比如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冒险科幻小说等。

一个是真实的,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实事求是的叙事,比如刚才提到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多部作品,塔拉的作品,就是一种典型的用叙事新闻的方式来介入真实的社会生活与真实的历史事件的文学样式。

鉴于此,接下来我的重点,就是来探索非虚构写作的方法以及它的魅力。

在《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Telling True Stories:A Nonfiction Writers’ Guide at Harvard University)一书中,它说非虚构写作有很多称谓:

叙事新闻(narrative journalism)

新新闻(new journalism)

文学新闻(literary journalism)

创意非虚构写作(creative nonfiction)

特稿写作(feature writing)

非虚构小说(the nonfiction novel)

记录叙事(documentary narrative)

从这些精准的称谓中,你可以看出非虚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特征。

因此,我认为非虚构写作始于作者走进真实世界去了解某种新的东西,能以独特的个人视角,现场介入式的文化体验,来进行完全独立的创意的写作行为。

它的选材要有一定的普适性与持久性,善于运用文学化的手法来写真实的故事,从而让故事更具有深度、广度与厚度,让叙事更具美感与艺术性。

由此来实现创作的情感价值与思想价值,最终达到扣人心弦、与读者心心相印的这样一种共鸣效果。

基于我的非虚构系列旅行文学书的创作经验,下面我将具体从三个方面来予以分享。

Part One

在选材上

注重独特区域与国际视野相连接

我认为在非虚构写作中,题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作家要能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介入宏大的历史与社会生活,因此一定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与视角,要有共同的关注点与普适价值,要考虑文学的社会性与当代世界的有机连接。

No1. 独特区域的重要性与影响性

以我的旅行文学五部曲来说——在2400公里的喜马拉雅区域,北坡是我们中国的西藏、新疆,由此我在2011年写了《越野越西藏》,在2013年写了《越野越新疆》。

南坡最有特色的就是印度和尼泊尔,由此我在2009年写了《印度瑜伽圣地密码》,在2017年写了《梵香》,在2020年写了《珠峰鼓手》。

我之所以持续不断地关注这里,是因为整个喜马拉雅区域在地理上、文化上、宗教上、习俗上以及自然景致上的独一无二性与无可替代性。

首先,喜马拉雅区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故我是用一种国际性的视野来选择比较独特的区域进行创作的。它既是中国文化中珍贵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中独特的组成部分。

在世界最古老的四大文明中,古希腊文化、古波斯文化都自成体系,而古印度文化与古佛教文化的发源地与交汇点,就在绵延2400公里的喜马拉雅长廊。

两千多年前即在喜马拉雅山产生了影响东方的哲学与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因此我们会说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以唐代高僧玄奘为例,1300多年前他就从长安出发,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最后到了佛祖的出生地蓝毗尼,到了印度的圣地瓦拉纳西。

玄奘白马投荒,他的西天取经之路整整走了18年,而他写的《大唐西域记》至今都在世界文化史与宗教史上影响深远。

No2. 国际视野中的关注度与普适性

正因为喜马拉雅在整个世界文化中都是特别吸引人的,独一无二的,因此它也成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特别好奇和向往的地方之一。

比如,在中国与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中段,成了全世界最好的徒步、登山旅行圣地,每年有近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徒步爱好者、登山者去到尼泊尔徒步,还有无数的旅行者向往去到喜马拉雅圣地旅行。

因此,我对徒步喜马拉雅这一题材的选择,除了具有文化上的独特性与民族性,还考虑了读者的关注度与喜爱度,让它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普适性与持久性。

以《珠峰鼓手》为例,它写的是1000公里徒步尼泊尔喜马拉雅的26个旅行故事。

同时呢,我又将喜马拉雅徒步地的发源、线路、文化、宗教、习俗、节日、当地向导与背夫、外国徒步者与登山者、修行的僧侣等穿插其中,对其进行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解读。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第二部分。

Part Two

在经历上

采取实地考察与生活体验来完成

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是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亲身参与式的,是现场直击式的,是个人体验式的。

它改变了作家宅居书房的虚构写作,想象性写作,是作家带着明确的主题,深入到真实世界的某个領域中去,通过田野调査的方式,获取第一手素材,获得最为原始真实的感知体验,并以独有的个人视角,进行深入的思考。

No.1 徒步1000公里实地考察

大家都知道,我除了一半的时间在大学教书,另一半的时间就是走在路上去考察,然后回到书房写作。

11年的时间里我曾5次去到尼泊尔,前后共徒步了150天,走了1000多公里的路程。

我主要从地理特色、自然环境、宗教习俗、民族村落、文化传统、古老的灵修之地、登山与徒步历程、人文旅行等,大概从这八个方面,对喜马拉雅的中段予以了实地考察。

我认为非虚构写作与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也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因此对陌生的群体、地域以及当地人生活现状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体验,才能写出作家的理解、态度与思考。

比如,夏尔巴人为什么会是这个地球上爬得最高的人,可以无氧登顶这个星球上的最高点珠峰,那么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这个种族的基因与他们身处的自然环境又有着怎样的亲密关联呢?

由此,我和我的夏尔巴背夫帕桑一起走了18天,他让我最贴近地感受到了这个奇异民族的真与爱。

No.2 多种角色体验生活

当然,在体验生活时,我也不仅仅只有一种身份。我从未参加过旅行团,也不住酒店,我选择住背包客客栈、家庭旅馆,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而后经历一切。

在整个徒步过程中,我是一个普通的背包客、探险家;在我做深入的采访时,我又是一个作家,一个记者。

而当我完成一个区域的徒步时,我还留在当地,做一名国际志愿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们生活在一起。

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到一种生活的内部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那种广阔、那种向度,甚至是那种越来越深远的历史感。

这样的体验仿佛探险一样,能让我看见并感受到更多的差异性、新鲜性和不可知性。而这种来自真实生活体验的写作,它又超越了普通真实的生活并带入了炽热的个人情感。

现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与视野主要来自于各种媒介,而非虚构写作的价值在于:

创作者必须去深入不同的生活领域,以不同的身份去发现这个世界的丰富、复杂与微妙的变化,因此,体验、介入以及行动都是非常重要的。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红尘,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出版非虚构文学著作10部。《徒步喜马拉雅极地与你相遇》,入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大型文化输出项目“中国报告”第二辑;《珠峰鼓手》,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