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投稿
  • 首页
  • 机构概览
  • 新闻资讯
  • 理论研究
  • 名家专栏
  • 新作评论
  • 世界文坛
  • 作家在线
  • 佳作欣赏
世界文坛
  • 文学视野
  • 视点评论
  • 作家印象
  • 作品推荐
普希金:俄罗斯诗歌的初恋

在俄罗斯,普希金这个姓氏堪称家喻户晓,它甚至超越了诗歌的领域,与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的高度联结到了一起。但是,大部分中国读者恐怕都不知道,“普希金”这个发音洪亮的单词,其原意就是“大炮的”,有意思的是,由这“炮筒”射出的一部分是铿锵的玫瑰,自“轰鸣”留下的一部分余音则是夜莺的歌唱。如今,普希金已成了国家的名片,一个神话般的存在。如果到俄罗斯去旅游,了解普希金的游客和不了解普希金的游客,他们所得到的待遇肯定是不一样的。

2019-06-10 10:46:46
波德莱尔与他命中注定的永远孤独

“造物主抬起了人的头, 命他仰望天空,注视星辰。” 无论身在何处,受到何种磨难,终生都将在向往希冀中度过,他的向往是天

保罗·奥斯特:我的所有写作都起源于一场可怕的意外

保罗·奥斯特的家是一栋始建于1892年的褐石建筑,位于布鲁克林的公园坡。房子上下四层,他和同是作家的妻子希莉·哈特维斯特已经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奥斯特的书房位于半地下的底层,长型的房间隔出一个只留门洞的封闭式小房间,那里是奥斯特写作的地方,L型的大书桌右边放着他那台著名的打字机。下午四点,当我按响门铃的时候奥斯特并没有听见。在电话里他向我道歉,说他在楼下工作,忘记了时间。

塞林格之子谈父亲:他是一个敏感、有趣、关心别人又充满冒险精神的学者

塞林格之子谈父亲: 他是一个敏感、有趣、关心别人又充满冒险精神的学者 “我们应该有更大的余裕重新认识塞林格,认识他的作品,认识这个人,而不是纯粹把他看成是一个象征式的人。”3月24日,在“从麦田到香蕉鱼——塞林格与他的小说”对谈活动中,作家格非在分享了他对塞林格其人其作的理解后这样总结。

意大利女性作家掠影:那些奇异的花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带领读者进行的一次穿越之旅,穿越个体或者群体的历史。作家的视角与笔触,直接决定了读者穿越旅程的感受,无论穿越的是谁的历史,无论这段历史发生在什么年代、什么场所。

怪作家:喜欢烂苹果味道的席勒,站着写作的纳博科夫

即便对于那些看上去或的确才华横溢的创作者,一件作品的诞生也不是那么顺畅的。在最近出版的《怪作家》一书中,美国当代女作家西莉亚﹒布鲁﹒约翰逊讲述了不少大作家写作时的怪癖和执迷,除了满足读者的“偷窥癖”之外,也透露出作家将自己的才华外塑成作品时的不易。

儒勒·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成跨时代经典 激发人类仰望星空

春节档期上映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掀起一股太空热潮,原本生僻难懂的“刚体洛希极限”“引力弹弓”等科学概念引起了大众的兴趣及广泛讨论,很多科学界人士笑称“此片堪称最好的天文科普”。其实,由此带来的科普热潮不容小视,在近现代史上,科幻作品曾推动了一轮又一轮的太空探索热潮。

大师与细节

艾丽丝·门罗与罗斯同为名列北美大学小说创作课必读书单上的大家,她的写作风格和题材选择与罗斯迥异。与罗斯飞流直下的气势相比,门罗是曲径通幽的非常规大师。

2019-05-30 09:59:03
阿摩司•奥兹:一次相逢

知道阿摩司·奥兹的名字,是因为当初老听徐则臣提及。他在博客上推荐,在访谈中推荐,在书单里推荐,在饭桌上也推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他让另外一个异国他乡的小说家念念不忘,提及时全然是由衷赞美的口吻。犹如高中时渴望钱锺书的《围城》一样,我也难免对这位以色列作家的小说充满了无尽的想象,这想象中蕴含着对未知事物的构建,也蕴含着一个久居乡镇的写作者的沮丧。那时网络购物还不发达,家离市里的新华书店也远,因而对于奥兹小说的憧憬,也只能限于憧憬本身。

2019-05-30 09:38:50
  • «
  • 1
  • 2
  • 首页
  • 机构概览
  • 新闻资讯
  • 理论研究
  • 名家专栏
  • 新作评论
  • 世界文坛
  • 作家在线
  • 佳作欣赏
京ICP备1900336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892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 1871023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