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投稿
  • 首页
  • 机构概览
  • 新闻资讯
  • 理论研究
  • 名家专栏
  • 新作评论
  • 世界文坛
  • 作家在线
  • 佳作欣赏
理论研究
  • 前沿视界
  • 理论争鸣
  • 作家评论
  • 综合评论
  • 文化时评
白烨:与人民同心同行 与时代相随相伴

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回望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文学历程,会使我们更为清晰地看到一个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文艺思想和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是文学创作持续繁荣的可靠保证,是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依循。充分认识这一根本问题,有助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的维度上,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准确地把握党的文艺工作的前行方向,有力地推动当代文艺事业的更大发展。

2021-06-20 11:28:31
新世纪文学二十年:长篇小说的基本样貌

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刘文飞教授曾有文章描述了俄罗斯文学二十年来的状况。他的基本看法是,二十年来的俄罗斯文学“既狂欢又寂寥”,因此,“如何在失重的自由中重启文学的活力”,是俄罗斯文学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刘文飞看来,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文化中的文学中心主义传统似乎得到延续,每逢大作家的整数生卒年,俄罗斯都要举行全国性纪念活动,普希金的诞辰6月6日,更是被定为俄罗斯语言文学节,是法定假日。当下俄罗斯的作家崇拜现象和文学造神运动似乎并不亚于苏联时期,笔者近二十年间多次造访莫斯科,每一次都能看到新树立的作家纪念碑。

2021-02-22 20:19:18
梁鸿鹰:缤纷斑斓的文学景观 ——2020年文学创作成就一瞥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这一极不平凡的年份里,中国文学所呈现的样貌令人惊艳,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提升原创品质的路途上,在扩大文学传播覆盖的征战中,人们看到,从耄耋之年的老者,到意气风发的中青年,从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到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文学,都无不显现出充沛的活力,为满足当今人们的精神需求,增添精神力量发挥着独特作用。

2021-01-11 20:56:56
白 烨:网络文学的人民性特质

当今文坛在近20年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并极大地改变了原有形态的基本构成。我曾在2009年就新世纪文坛的结构性变化做过一个传统文学(以文学期刊为阵地的主流文学)、大众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市场化文学)、新媒体文学(以网络传媒为平台的网络文学)“三分天下”的基本判断。现在看来,这种文学的泛化愈演愈烈,文学的分化有增无减。当下的文坛从群体到写法、从现象到观念,都在或显或隐地持续分化,这种分化的结果既使文学的样态空前繁荣了,又使文学的看法空前丰盛了。这也意味着在文学观念的层面,必然会众说纷纭,一定是不一而

2020-11-05 15:03:37
白烨:2019年文情述要——映日荷花别样红

2019年的文学领域,在文学的各类创作依流平进,理论批评持续活跃的同时,因为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等重要历史节点,在常态性的创作与评论互动频仍,传播与阅读不断出新的境况下,呈现出重大事件接连不断,重要活动联袂而至的显著特征。这使得2019年的文坛,国事与文事相互交织,大事与喜事接踵而来,这种情形也可用南宋诗人杨万里歌吟西湖盛景的著名诗句来加以形容,那就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2020-02-27 16:29:57
杨早:革新、拉伸、裂变与重生

当我们梳理历史之时,最首要的问题或许便是“分期”。分期当然是对时间之河的人为截流,但分期的选择本身,也意味着对某种脉络的确认与认可。 笔者这样划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文学进程: 第一个十年(1978-1988):革新期 第二个十年(1989-1997):拉伸期 第三个十年(1998-2008):裂变期 第四个十年(2009-2018):重生期

2019-12-23 15:35:43
李掖平: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壮丽文学景观——新中国70年女性小说创作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文学传统的重要一翼,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直接而富于创造性地参与了民族精神和时代风尚的熔铸和锤炼。一方面,它以女性解放为精神旗帜,勇敢地挑战、反抗几千年来积淀生成的文化秩序的统治和奴役,致力于女性个性的解放、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自主,为当代历史留下了70年间女性命运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女性生存悲欢离合的歌哭歌笑,构建起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壮丽文学景观,已成为中国文学生命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意象到文体、从创作原则到审美理想,全面显现出自己的质素与

2019-12-10 16:21:51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的探索道路

70年中国文学历经了风风雨雨,道路曲折、风云变幻,我们有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无疑也有值得重视甚至自豪的辉煌成就。我想有一点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那就是70年的中国文学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探索的精神,中国文学一直想走自己的道路,想为我们承受的历史、面对的现实表达出中国作家的心声。正是这种探索精神,表现出中国文学顽强的历史渴望,就是在历史给定的境遇中,依然执著地探索中国文学的道路。

2019-12-03 09:09:40
李敬泽:写好中国故事 淬炼时代精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大作家从未忘记民族的记忆与精神,从未忘记对我们共同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所负的神圣责任,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与人民一道,向着新时代更加壮丽的风光、更加巍峨的高峰,前进!

2019-10-12 16:50:19
徐中玉:当前文艺理论批评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2019-09-29 11:08:37
  • «
  • 1
  • 2
  • 3
  • 4
  • »
  • 首页
  • 机构概览
  • 新闻资讯
  • 理论研究
  • 名家专栏
  • 新作评论
  • 世界文坛
  • 作家在线
  • 佳作欣赏
京ICP备1900336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892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 1871023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