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投稿
  • 首页
  • 机构概览
  • 新闻资讯
  • 理论研究
  • 名家专栏
  • 新作评论
  • 世界文坛
  • 作家在线
  • 佳作欣赏
理论研究
  • 前沿视界
  • 理论争鸣
  • 作家评论
  • 综合评论
  • 文化时评
从“拉大锯,扯大锯”说起——“比显兴隐”新论

比(比喻)”和“兴(起兴)”是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过去的研究者大都注意到二者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最著名的就是刘勰提出的“比显兴隐”说。然而造成这种不同效果的原因是什么?比和兴真正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们知道,比和兴最早只是作为《诗经》的两种语言表现手法提出来的,其他含义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因此,要讨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最好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切入。

2020-12-04 08:49:57
白烨:网络文学的新使命与新课题

在持续多元多样的基础上,网络文学依托中国历史文化、直面现实生活的创作追求更为突出,向经典文学靠近的写作取向更为凸显,现实题材作品数量不断增加,网络文学的样态与格局更趋合理,在生态与发展上也更具可持续性。

2020-06-03 11:18:29
畅想未来的文学创作

当社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金属体”,所有人情世故和曾经的温馨纷纷剥离的时候,也许作家能有办法把一缕缕情怀、一丝丝悸动,像笨手笨脚的泥瓦匠一样重新糊上墙面,堵住缝隙。

2020-04-03 15:49:00
以文学的方式进入抗疫现场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和乐安定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目前病毒已经开始在全世界扩散,抗疫成为全人类的紧迫任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我国的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在防疫工作中,医疗工作者、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等一线防疫人员付出了巨大艰辛和巨大牺牲,他们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们按照相关要求居家“禁足”,减少交流和接触,对于防止疫情在更大范围、更多人群中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场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裹挟进来的重大疫情,无疑也成为文学必须面对

2020-03-12 23:30:17
白烨: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创作实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的一大批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使现实主义文学释放出耀眼的艺术光辉 回望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会发现,在文学多样化的发展中,现实主义文学仍是最为强劲的一脉,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或富含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较高,许多作品都堪为这一时期卓具代表性的文学经典 从写作手法到内在精神,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创作实处,化为艺术成果,这应该是现实主义文学所以经久不衰,现实主义潮流所以奔流不息的根本原因所在

2019-11-15 15:04:49
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70年世界影响

如何评价一部作品的影响,如何评价一个作家的创作,如何评价一个时代的文学?在100多年来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中,在21世纪日新月异的信息传播技术与媒介的发展过程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拓展空间。比如为什么“文以载道”能够成为中国文学的最高标准,为什么“寓教于乐”是中国作家始终如一的追求?这些都是通过一些定量数据获得有效验证的。

2019-08-09 15:50:22
王世龙:校园文学铸就滋养学生内心的阵地

在媒介和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教育面临更多的挑战。不同的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有时候,教育者语重心长的教诲在顷刻间受到侵蚀甚至瓦解 。这是我们教育的现实和危机。校园文学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要和各种媒介去争夺影响学生的“地盘”。这是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给出的一剂“药方”。不“争夺”意味正放弃,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给学生一个美好、坚强的内心的重要价值,通过校园文学种种形式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那些直指人心的力量去修筑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堡垒。

2019-07-06 18:10:42
给教育插上文学的翅膀——中国校园文学三十年

透视20世纪的中国文学,1919年“五四”时期所涌现出来的文学社团及其作家、诗人,不难看出,新文学的创造者,大都是以教师为主导、青年学生为主体力量的,校园成为新文学的摇篮。1976年以悼念周恩来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为主题的“四五”天安门诗歌运动,拉开了新时期当代文学创作的序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学彻底摆脱了“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政治束缚和在文学创作中的种种禁区,随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朦胧诗”等文艺思潮的涌现,新的题材领域不断开拓,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断呈现,文学创作队伍不断

2019-07-06 17:37:49
王蒙:文艺社科工作者的“四个坚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2014年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界“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提出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重要指示。 中央文史研究馆作为

2019-05-31 10:34:44
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能看到历史发展的大势所在,也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有责任通过形象塑造,凝聚精神上对当下时代、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将广大人民从精神上团结起来

2019-05-30 09:32:18
  • 1
  • 首页
  • 机构概览
  • 新闻资讯
  • 理论研究
  • 名家专栏
  • 新作评论
  • 世界文坛
  • 作家在线
  • 佳作欣赏
京ICP备1402146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892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