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投稿
  • 首页
  • 机构概览
  • 新闻资讯
  • 理论研究
  • 名家专栏
  • 新作评论
  • 世界文坛
  • 作家在线
  • 佳作欣赏
作家在线
  • 创作谈论
  • 作家访谈
  • 新作推介
於可训教授访谈录

於可训:人们总喜欢说,创作和评论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但又希望评论指导创作,促进创作的发展。从常识的角度讲,鸟之双翼和车之两轮,都不是谁引导谁、谁驱动谁,而是一齐动作的。所以,西方有学者说文学评论也是一种创作,是和文学创作并行不悖的一种创作。作家以社会生活为对象进行文学创作,评论家以作家作品为对象进行创作。评论家也要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识见和阅历,这一点和作家的创作有共同之处,因为这两种创作都源于社会生活,都要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2021-01-20 20:37:38
大作家童年读什么书

王 蒙:童年阅读使我热爱文字。如果我的记忆不错的话,在小学二年级时候,教师给我们讲过《爱的教育》中“六千里寻母的故事”,我从教师手中找到了这本书,半懂不懂地阅读了其中一些故事,很感动。 小学三年级,我读了叶圣陶的《稻草人》与王尔德的《快乐王子》,这两本童话书有一种共同的调子,表达社会的不公与善良的无奈。我初次感觉到了语言的力量,故事的力量,我相信这样的力量是太神奇了。

2020-11-27 14:44:16
谢冕谈枕边书

谢冕:我把阅读的书大体分为三类:架上书、案头书和枕边书。其间经常“亲密接触”的是后两种。我的案头书不少,“书似青山常乱叠”,但乱中有序。首先是一些必备的工具书,经常翻用的有《新华字典》《汉语成语小词典》《古汉语常用词词典》《英汉词典》以及《辞海》的相关分册等。当然也有如《四书章句集注》等,也常置于手边最易翻到的地方。此即我所谓的案头书,是我从事文字工作的最得力的助手。 枕边书就不同了,严肃的阅读此刻不宜,因为是入睡前的“预备”。读小说劳神,诗太雅,有时牵肠挂肚,还费解。劳碌竟日,此时最好是一些可以让

2020-04-26 10:48:20
格非:借助文学重建日常生活

对学院派作家格非的专访是一个“烧脑”的过程,他语速很快,涉猎极广,并且密集地输出各种文学哲学理论。然而这也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他分享了他在生活中、在文艺作品中体验到的惊喜和美好:中秋节在院子里赏月的静谧、看成濑巳喜男影片的感动、一夜之间看到大雪漫天时的神圣感……

2019-11-12 10:38:20
严歌苓:我有敏感的内心和同情的耳朵

作为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小说家之一,严歌苓有着堪称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从文工团的舞者到战地记者,从旅美作家到美国外交官夫人,再到国内最具市场潜力的作家和“华裔第一女编剧”,她将自己的人生过成了“一个女人的史诗”。近日,严歌苓来到南京,做客由新华日报和德基美术馆合作推出的“公共美学计划”。谈写作、谈家庭,也谈人生、谈生活,严歌苓思路清晰、言之有物,让在场的观众感知到她优雅柔婉外表下包裹着的一颗自律、坚韧且丰盈的内心。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怀中:战争文学的生命气象

《牵风记》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叙事文本,是一种新的审美建构和想象,是一种浪漫自由精神的张扬。这在中外战争文学中都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在中国军旅文学中更是独树一帜。您是否有意识地想要打开一个新的文学世界,印证一种新的战争文学的叙事逻辑?

  • 1
  • 首页
  • 机构概览
  • 新闻资讯
  • 理论研究
  • 名家专栏
  • 新作评论
  • 世界文坛
  • 作家在线
  • 佳作欣赏
京ICP备1402146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892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版权所有